时间:2022-09-16 11:29:34 | 浏览:1725
井冈山,永远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这次,重上井冈山,虽正值盛夏酷暑之际,但井冈久违之风,却也毫不见外地依然带给我的全是清新与和煦。
山风清酿,夜来自然凉。洗去尘劳,静心观景,看的发现,井冈的景观,比以前更多了,井冈的格调,比过去更鲜明了。难怪当地的朋友说,如今的井冈真是“一年一变,旧地新天”。
旧地新天,红海沧桑。
我不禁为井冈山的红色传承而拍掌,不禁为这块“红色摇蓝”的金字招牌深入人心、蜚声宇内而欢呼。是啊,这应该是今天我们后人的态度。我们一年复一年,怀着“朝圣”的心里来这里祭拜,就是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看井冈风物、人文陈迹,自然遐思飞荡,情不自禁地把我深深地拉入到当年那一段赤色华年的血色峥嵘中……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潇湘秋天,霹雳一声雷动,周天寒彻。时年34岁的毛委员,挥兵长沙,转兵文市,引兵三湾,惊诧地划出了一道那个时代人人都看不懂的天际线,最后的余音落在泰和祥的铺子里,宏图际会。
只是在这惊鸿一瞥之际,有一个人物我不得不提,那就是毛委员革命生涯中的第一个军事搭档、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他在秋收起义中给了毛委员极大的支持与襄助。
可惜的是,此刻,留给毛委员的,只能是仰天长啸:“还我德铭、还我德铭!”、“就算给我3个师,我也不换卢德铭!”。
所以,巍巍井冈,他当属第一英豪,魂归云霄,永享尊崇。
金秋三湾,秋收义师此时,虽然兵不过八百,枪不满三成,但全军上下,经过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已不再是军容颓废、前途无望。
接着水口建党,发展6个新党员,践行落实改编政策,早已是焕发军心,惬意挥师向井冈。
井冈、井冈,巍峨劲拔,连绵不绝。千峰相连,龙蛇奔放。翠竹松杉,烟霞恍漾。五井茅坪,稻菽争长。有道是洞天福地,世外尘天:
心有归属,队有束装。红缨染井冈,从此赤色张扬。
毛委员到此,开启开山贴,诚心诚意,会绿林好汉,结井冈双雄。
选三(袁文才)与南斗(王佐),非比古时绿林,唯求杀富济贫,劫官盗粮。他们早已萌发革命豪情,藏幽纳壑。故而,观毛委员,地阔天圆,谈吐不凡,人间气象,莫过如此。于是三人会意,结成革命同志,共谱峥嵘血色华章。
所以,毛委员井冈“落草”,割据苍茫,一赞选三之风,豹眼环睛,气宇轩昂:
二赞南斗大义,英姿俊朗,有矢有放,一派豪情大方:
犹有巾帼,贺氏子珍,双枪女将,遐迩井冈。其姿飒爽,其神劲发,其态卓雅,誉为“永新一枝花”:
从此,井冈,偏天僻地之间,耸立起了中国革命渺茫前途之希望,其势之焰,其火之烈,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为全国各地缔造赤色根基之蓝本,极大地鼓舞了全国革命之信心,故而被誉为“红色摇蓝”、“革命圣地”。
井冈终割据,两载好风霜。
工农革命武装,汇川入海,先是朱毛会师,承接八千湘籍子弟上井冈,接着是井冈要隘,历经无数次的战争,接连打破了江西、湖南两省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会剿”,使得井冈风头一时无两,根据地百里连川,万户争鸣。
发展自己,打击敌人。军是人民军,豪情为民动。
毛委员深谋远虑,在1927年12月宁冈总结战斗经验时,手绘大手笔,规划红军三大任务: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尤有,红军铁律,“三条纪律、六项注意”,成为队伍壮大之保障。
井冈斗争,英雄谱写大地浩歌,英灵长存人间浩气。
翻天覆地的井冈斗争啊,仅仅两年间,罗霄云岭,48000多名烈士长眠于此,却只有15744人留下英名。今天,我们看到井冈烈士纪念馆,看到丰碑耸立,满壁英名,内心徒然悲泣,感概莫名。
回瞬井冈割据风云,追思英烈的千秋义节,我不由得在今天这满屏的葱翠之中,呼唤着一个又一个英灵的名字:王尔琢、何挺颖、张子清、宛希先、朱云卿、曾士娥、王良、陈毅安、吕赤、李灿、蔡协民等等。
王尔琢,黄埔一期生,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的举帜者,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军中核心。牺牲时年仅25岁。
何挺颖,秋收起义的举帜者,三湾改编中的积极支持者与组织者,井冈山根据地的核心创建者之一。牺牲时年仅24岁。
张子清,秋收起义的举帜者,井冈山根据地的核心创建者之一,井冈山军事核心人物之一。他被毛委员誉为“军中关云长”。牺牲时年仅28岁。
宛希先,秋收起义的举帜者,三湾改编后,他响应毛泽东的号召,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坚决革命到底的人。是毛泽东最为信任的政工人才。牺牲时年仅24岁。
伍中豪,秋收起义的举帜者,曾与林彪并称为“井冈山之鹰”、“井冈双星”。显赫的军事将才。牺牲时年仅25岁。
朱云卿,黄埔三期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举帜者,红军第一位总参谋长。牺牲时年仅24岁。
曾士峨,秋收起义的举帜者,他是红军前期军政两全的将领,他的牺牲被毛委员称为“曾士峨之死,重于泰山”。牺牲时年仅24岁。
王良,黄埔五期,秋收起义的举帜者,曾为红四军军长。毛委员称赞他为“王良是一个好干部”。牺牲时年仅27岁。
陈毅安,黄埔四期生,秋收起义的举帜者,工农革命军早期将领,牺牲时年仅24岁。后来他被列为共和国第九烈士。
重拾井冈山,缅怀井冈山48000多名英烈,今天,我无法一一将他们的英名铭刻在此。但,他们连同他们所创造的开天辟地之伟业,早已在华夏大地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他们当年荜路蓝缕、艰苦奋斗的精神,早已被我们后人颂为“井冈山精神”,成为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图腾。
井冈山英雄,永垂不朽!
井冈山英烈,永垂不朽;
井冈山精神,永垂不朽!
参考资料:
1、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料;
2、秋收起义大事记;
3、革命先烈史料;
4、网络相关史料的引用。
【作者】
谷新光:湖南岳阳人,作家、诗人、历史学者、红色文化传播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图①:泰井高速连接线罗浮高架桥处的红军雕塑。资料图片 图②:井冈山黄洋界。资料图片 图③:井冈山脚下的“井冈红旗”雕塑。资料图片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
来源:光明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慧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并不算太高,却屹立起一座中国革命史上令人景仰的丰碑。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当年在此进行的革命斗争历时并不太长,却开辟出一条马克思主
在全国的革命圣地中,有一个名字与中国革命一样辉煌,这就是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由此走向胜利。 绿
春暖花开的时节,革命摇篮井冈山又开启了一年中的旅游旺季,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感悟红色精神,寻找初心信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新华社记者 黄和逊 摄1927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湘赣边界出发,翻山越岭,引兵井冈,建立第一个农村革
慰问革命家属 开启红色之旅5月的井冈山,漫山杜鹃绚烂绽放,满目青翠尽收眼底。启动仪式上,一汽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李惠乐表示,4月18日,我们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启程,正式拉开了此次党史教育红色之旅活动的序幕。在繁华昌茂的上海,我们感悟了
90多年前,井冈山茅坪八角楼。一根灯芯的微光,穿透漫漫长夜。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闪耀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
编者按 地方志全面记述包括党史在内的一方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深挖蕴含在地方志书中的红色资源,组织办机关及四川年鉴社党员干部撰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文章,助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走
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万洋山(为罗霄山脉中段)的北支,据传在东汉年间就已经有人在井冈山居住了。秦朝设郡县制时,井冈山为九江郡庐陵县属地。井冈山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距吉安市吉州区约130公里处。位置宁冈县、茨坪、夏坪井
高速公路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山间,为城市之间架起了桥梁。也为我们拉近了和老区的距离。当车子驶过收费站,那巍峨的井冈山如巨人般屹立在我的面前。我们走下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空气中带着一丝清凉,一丝甜味,一种亲切。如果不是前方花岗岩上树立的那迎
文/郭冰纵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近百年的发展史上,可以称为整党运动的有十余次。其中延安整风运动是为世人所熟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党层面的整党运动。但其实,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整党运动可以追溯到1928年9月。当时,毛泽东和中共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