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临别前突然吩咐汪东兴:一定要见见他们

2022-09-16 11:33:56 1339

摘要:毛泽东画像前言罗霄山脉中段的八百里井冈,那满山的青松翠竹和遍野的碧草杜鹃,那茅坪河的潺潺流水和八角楼的黄晕灯光,那黄洋界上隆隆的炮声和风中如画的旌旗……一切如烟往事,长久以来都像一首诗,总令毛泽东梦牵魂绕。1965年5月22日,千里来寻故地...

毛泽东画像

前言

罗霄山脉中段的八百里井冈,那满山的青松翠竹和遍野的碧草杜鹃,那茅坪河的潺潺流水和八角楼的黄晕灯光,那黄洋界上隆隆的炮声和风中如画的旌旗……一切如烟往事,长久以来都像一首诗,总令毛泽东梦牵魂绕。

1965年5月22日,千里来寻故地的毛泽东终于实现了重上井冈山的宿愿。在这里,他挥笔写下了那首意义非凡的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千里寻故地,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这次重上井冈山,毛泽东是在汪东兴、张平化等人的陪同下,上午11点到达永新县城的。

永新县位于江西省西部,靠近湖南省,属于罗霄山脉的地段。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县城,它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着只有七百多人的秋收起义队伍到达这个县的三湾村,实现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而他的夫人——聪颖泼辣的贺子珍,就是永新城内的“一枝花”啊。

叱咤风云的毛泽东在这里开辟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从此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红遍全国,永新县由此出了许多革命者。

青年毛泽东

而今天,迎候在这里的江西负责人之中,就有一位永新人——省委书记刘俊秀。这位放木排出身的雇工参加过土地革命,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他的名字多少次被战友们列入牺牲者名单,他却多少次死里逃生。刘俊秀的战争生涯简直就是一部英雄传奇。

车队缓缓驶入县委大院。

身着一套浅灰色中山服的毛泽东走出汽车,愉快地同大家打招呼,愉快地与省、县领导人一一握手。当他与刘俊秀握手时,亲切地说了声:“老相识啰。”

可不是“老相识”嘛!1934年在中央苏区马列主义大学高级班读书时,刘俊秀就是毛泽东的学生了。那时,他不但一次次听毛泽东讲课,还三番五次地去毛泽东家请教问题。请教问题还不算,他硬是吃上了贺子珍大姐亲手做出的红米辣子午饭。

刘俊秀

毛泽东一句“老相识”说得刘俊秀心头腾地蹿起了火苗,他差点儿脱口发出请毛泽东去南昌家中做客的邀请。但到嘴边儿的话还是硬咽回去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毛泽东是属于所有井冈山人的,所有井冈山人心中,都有这个梦。

一年前,井冈父老乡亲们就飞鸿北京,殷殷传书相邀:井冈山人民希望在井冈山上再次见到毛主席。

如此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只要能再见一次毛泽东,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了。

毛泽东对井冈山又何尝不是怀着浓郁的乡情呢?几天后,他写出的“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便将这份久远浓郁的乡情比作“凌云志”了。

餐桌上的毛泽东

像是回到了故乡,毛泽东是在县委招待所和大家一起共进午餐的。从湖南一路坐汽车而来的毛泽东这顿饭吃得很香。饭后,当永新县委领导关切地询问毛泽东是否满意时,他连连称道:

“好,好,又吃到了当年在永新吃过的新鲜腊肉,还有那些鸡、鱼和青菜,味道都不错嘛,比当年吃得还香,而且是从从容容吃的。”

在招待所稍事休息后,毛泽东抬起胳膊,大手在空中向前一推:“走!上山去!”

毛泽东朗声说,就好像在下达行军命令,就好像他当年从这里带着700名起义者出发时那般迫不及待。

毛泽东

新雨初霁的五月井冈山上,杜鹃殷红,林中鸟语莺歌,一派峥嵘葳蕤的山光。这景色就像毛泽东的心情一样好。

车队在颇具历史意义的龙源口附近停了下来。

当年蒋介石电令湘粤赣三省政府“克日会剿朱毛”,三省六个师的重兵压境之时,毛泽东用兵如神,就布阵这龙源口。结果激战一整天,打败了江西杨如轩、杨池生这“两只羊”,红军全歼敌军一个团,击溃两个团。红军又乘胜追击,重新夺回永新县城,杨池生在激战中负重伤,后来,红军中便传唱着一首歌谣:

杨如轩、杨池生这“两只羊”的惨败,使湘军和粤军也望而生畏,不战而退,红军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对井冈山的第一次“围剿”。

毛泽东

毛泽东举起望远镜,环视四周,他在寻找着当年鏖战陈迹,他在寻找着逝去的岁月。然而物换星移,如今只有满山杜鹃分外红了。

高路入云,车队蜿蜒,过三湾,越古城,来到了山腰之处的茅坪八角楼。

其实,八角楼只是一栋小小的砖房,它的著名,完全在于毛泽东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并写下了不朽的杰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也就是在这里,他与贺子珍共度了一段美好时光。

毛泽东与贺子珍

为了毛泽东的故地重游,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华国锋前些时日曾专程从长沙赶来打前站。在八角楼的木楼梯上,细心的华国锋每抬腿上一节楼梯,都要用脚重重地跺一下,察看是否牢固。

然而,毛泽东没有下车。按照他的意思,轿车绕着八角楼转了转。他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八角楼的一砖一瓦,一窗一扃。

下午5点,到了倚天而立险峻无限的黄洋界。

1928年8月,在这两山夹峙的羊肠小道上,曾发生过一场不可思议的战斗。

毛泽东

当时,毛泽东得知红军主力在湘南失利的消息,为挽回败局,亲率三十一团三营前往湖南迎还红军主力。

毛泽东一走,赣军进占了井冈山北麓山下的永新、莲花、宁冈三座县城,并探知井冈山空虚。参加“会剿”的湘军、赣军联手调集全副武装的四个团兵力黑压压朝黄洋界拥来。

黄洋界是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敌军集结在黄洋界哨口下,红军只有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兵力,扼守黄洋界。并且每个人只有三至五发子弹!但这场众寡悬殊的战斗,竟然从早到晩打了一整天!

毛泽东

黄昏时,眼见红军己弹尽,12名战士刚好将一门尚未修好的迫击炮拉上山来。然而,打出的第一发炮弹,哑了;第二发,仍是哑炮;只剩最后一发炮弹了。千钧一发之际,仿佛是天遂人愿,这最后一炮不但打出,而且端端正正在山下敌军指挥所炸响!红军趁势杀声大起,敌军仓皇逃窜,乘夜色夺路奔下山。

第二天清晨望去,山下早已空无一人,敌人四个团连夜撤走了。

当年秋天,毛泽东以澎湃的诗情,写下那首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与朱德

如今,72岁高龄的毛泽东又一次兴冲冲快步登上了黄洋界哨口。

“这就是黄洋界啊!这就是我们当年和敌人几次较量过的黄洋界啊!”毛泽东振奋地对张平化、刘俊秀等人说。

毛泽东的豪迈和喜悦之情深深地感染着大家。

站在哨口上,放眼望去,叠翠的群峰、盘旋而上的公路和山下茨坪镇栉比鳞次的新舍,尽收眼底。

毛泽东

山风,拂乱了毛泽东的头发,鼓荡起他身上穿着的灰色风衣,他毫不察觉,只是向站在身边的刘俊秀赞叹着:“井冈山的交通建设发展得不错嘛,上山难的问题是解决啦。”

“报告主席,现在进出井冈山已有两条公路。一条,由黄洋界直通宁冈、永新;另一条,由拿山、秦和通到吉安!”刘俊秀俨然一个前沿指挥官在向统帅汇报情报那样准确无误。然后,他接着报告了近几年江西修筑了数千里乡村公路,兴建了几百座大中型水库,还创办了上百个垦殖场……

毛泽东

毛泽东饶有兴味地听完刘俊秀的汇报,感慨道:“一晃38年过去了,”他右手的拇指与中指在空中轻轻一弹,“就这么快,一弹指之间的工夫啊,可谓人生易老天难老。井冈山却变得更年轻了,变化大哟!38年前,秋收起义打长沙后,敌人前堵后追,从长沙到井冈山,一千多里路走了半个多月,可这回坐汽车,两天就到了,从从容容。还是机械化好啊。”

毛泽东到了井冈山就好像到了家。他觉得陪他从长沙而来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及夫人是自己的客人,他不能冷落了客人,于是,转身招呼他们:

“来呀,咱们在这里照张相吧。”

张平化夫妇内心里正渴望在井冈山上同毛泽东合影留念,又不好意思开口,如今毛泽东主动邀请,他们赶忙欣喜地站了过去。

就在镌刻着毛泽东的词《西江月•井冈山》的纪念碑前,摄影师的镜头对准了毛泽东与张平化夫妇。

张平化

那一刻,毛泽东的眼光正眺望着云中时隐时现的坚定不移地向上盘旋而去的井冈公路。

毛泽东:我就不相信这里的山走不出一条路来!

茨坪宾馆的服务人员事先已知道毛泽东的睡觉习惯,所以在他下榻的卧室中特意安放了硬木板床。但是,他们没想到毛泽东吃饭也是那么随便、简单。毛泽东坚持只吃井冈山红米饭和几样时令菜。而且,他们觉得毛泽东对待饭菜简直到了吝啬的程度。

吃饭时,盘里剩下吃不完的菜时,毛泽东总是把剩菜夹到一起,口中犹自念叨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随后通知站在身旁的服务员:“留着它们,下顿饭给我热热再吃。”

毛泽东

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饭菜,毛泽东每顿饭都吃得很香,胃口也很好。

宾馆厨师为了将菜做得更精细些,择菜时,多掰下了青菜上的几个老帮子、老叶子。这事不知怎么让毛泽东知道了,忙加阻止说:“这多浪费?老叶子扔掉多可惜?不要扔掉嘛,老叶子炒上青椒是很好吃的嘛!”

有一天早饭后,阳光很好,毛泽东与刘俊秀在宾馆后山散步。毛泽东手持井冈山产的青竹杖,信步向新盖在后山坡上的楼房走去。登上后山坡,他举着手中的竹杖对刘俊秀说:“这青竹是好东西,平时能够帮助我们走路,反动派来,可以用它自卫,打击敌人。”

毛泽东和老乡聊天

毛泽东边说边走,突然随行的卫士注意到前面已经没有路了,便劝阻毛泽东不要再走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我就不相信这里的山走不出一条路来!”毛泽东用竹杖点了点脚下灌木丛生的土地,说:“细想起来,其实地上原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倘若不是这时候从坡下甬道上过来一群保育院儿童,古稀之年的毛泽东大概又要在井冈山上开辟新路去了。

这些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一迭声地高喊着“毛主席好!毛主席好!”毛泽东也向孩子们慈爱地频频招手,高兴得笑眯了眼。

毛泽东和孩子们聊天

从后山坡回到宾馆大厅稍事落座,毛泽东又转悠到宾馆右侧。这一次,他一路思索,似是心事重重,绝少说话。他走走停停,不时凝山视水,一动不动……

刘俊秀事后回忆起来才意识到,那一刻,毛泽东正在酝酿构思着他的新诗作。而当时,刘俊秀只是反复地琢磨着毛泽东刚刚在后山坡上的一席耐人寻味的话:是啊,主席领着我们开辟出的这条井冈山道路,这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胜利之路,不是前人所没有走过的吗?而今胜利了,主席仍是这么艰苦奋斗不已。就说吃饭吧,竟连几个菜帮、菜叶都舍不得丢掉,唉……

这个昔日放木排的铮铮汉子,此刻也禁不住眼圈发红。他的心中飘来了土地革命时期流传在这里的一首民歌,那么亲切,那么温馨——

毛泽东

临别之际,毛泽东记起一事:一定要见见他们

5月29日,晴空丽日。

毛泽东起床散步后,对汪东兴、张平化、刘俊秀说:“井冈山真是一座好山,风光好,空气新鲜,真是休息、健身的好地方啊。只是,我们已住了一个星期,该走了。”毛泽东的话语中流露出难舍难分之意。

张平化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美好感受:“难得有这么一次机会陪同主席重上井冈山,我心里非常兴奋啊,真想再陪主席几天。”

“是啊是啊,”刘俊秀的惜别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主席能多住几天该多好啊。井冈山的父老乡亲还等着见您呢。”

毛泽东

“我们难得上一次山,一定要见见他们。”毛泽东的脸转向了汪东兴,“东兴,这事儿你安排了吗?”

“我按主席昨天下午的意见,已通知将人分成四批会见。”汪东兴立即回答。

这四批人包括:井冈山革命老同志;井冈山的负责同志;宾馆服务员、警卫、医务人员;工厂工人、山区农民。还有湖南来的送毛泽东上井冈山的同志等。

“好,就照你的安排办。”毛泽东很满意,“下午见面,见面后就走,不要他们送了。”

毛泽东和老乡聊天

毛泽东要走了。

数千名井冈山男女老幼,从清晨起,就倾家出动,沿着大路小路,像奔腾的波涛,涌向宾馆。宾馆前的路两旁,站满了赶来相送的人们。

下午,毛泽东刚一出现在宾馆门前,欢呼的声浪就骤然在群山中回荡。

毛泽东缓缓从人群中走过。

几天前被毛泽东接见过的老红军、老赤卫队员们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道一声珍重,热泪沾衣叙情长。老人们又想起38年前身背斗笠、脚穿草鞋的毛泽东走遍井冈挨家挨户访贫问苦,为医院伤病员送去鸡蛋,甚至帮他们撒谷播种,还为他们写分田牌……

毛泽东

毛泽东站在路边石阶上,向站在远处的人们挥动手中的灰色夹帽,于是,人群中又掀起一阵欢呼的声浪。毛泽东一直走到井冈山垦殖场门前,又回首朝着夹道欢送的人们鼓了一阵掌,才依依不舍地登车启程。

车队抵达吉安城时,汪东兴激动地挥动着一卷手稿叫刘俊秀:“俊秀,快过来看,主席又写了一首新词!”

一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展示在刘俊秀面前:

毛泽东

刘俊秀为自己能最早拜读毛泽东的新作而激动。词中所述,正是这几日他陪同毛泽东度过的时光啊!刘俊秀不由得又想起了几天前的黄洋界之行。在那里,毛泽东停留了很久,仔仔细细地察看了当年守哨红军的营房。这一句“险处不须看”,仅仅说的是黄洋界的自然风光吗?

当年守哨红军“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地在黄洋界创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还有比这更令人惊心动魄的“险处”吗?

在毛泽东一生中所写下的为数不多的诗词中,竟两次写到黄洋界,仅仅是一种偶然吗?

毛泽东

正所谓诗言志,诗为歌者的心声。像勇敢的海燕迎着暴风雨直飞云天,毛泽东一生都是迎着风险冲决,迎着他所认为错误的、不合理的社会罗网冲决!

38年前,就是从井冈山,他义无返顾地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南征北战22年后,枪杆子终于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毛泽东站在了天安门的红墙黄瓦间。

1927年,他率领700名起义者登上井冈山,是10月;1949年,他率领新生共和国开国元勋们登上天安门城楼,又是10月。这两个10月之间,毛泽东向历史进行了怎样殊死的挑战!

从井冈山到天安门之间,那金戈铁马的日子永远地过去了。但是,中南海里,那奇葩异树拉不住他,那雕梁画栋的亭阁框不住他。毛泽东永远追求着一种不断更新的“旧貌换新颜”的境界!

毛泽东

于是,年复一年,毛泽东的专列栉风沐雨,从华夏大地上隆隆碾过。飞奔中,燃烧着理想光焰的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中国的现实与未来,设计出了一张又一张美好的蓝图!

声明:本文为头条号正史观察原创文章,任何未经允许的转载、抄袭、洗稿行为发现必究!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