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12:47:02 | 浏览:5272
1930年2月24日,在江西永新县城,井冈山农民武装首领袁文才、王佐被“左”倾领导者错杀,其带到永新的部队被改编。这件事迅速传遍了湘赣边界,在敌我双方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方面,是袁文才、王佐的余部,包括井冈山的客籍党员、干部与群众,都十分的愤慨和不服,并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控告,但上级党组织没有派人向他们作出解释或进行安抚。
另一方面,国民党则大做文章。湘赣边界各县的反动政府和豪绅阶级,借机造谣生事,大肆离间袁、王旧部和客籍民众与共产党、红军的关系,甚至不惜财力的对袁、王旧部家属进行慰问。3月下旬,谢角铭联络王佐部下王云隆,联名给湘赣两省政府“电告反赤”,占据茅坪、茨坪、大小五井等山区,掌控了红军苦心经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人民心目中的革命史地,但是,从1930年4月开始,在此后近20年的时间里,这里成了白区,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寻找机会夺回井冈山,或打进井冈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努力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第一次努力:李聚奎率第四大队“搜索”袁、王旧部。
在“解决”了袁、王二人并改编他们的部队以后,西路行委令红六军(后称红三军)第三纵队第四大队上山寻找袁、王余部的行踪,并派一些战士化装侦察,结果一无所获。
第二次努力:红八营在阴阳山击毙谢角铭。
井冈山沦陷后,对于赣西南红色区域的割据形势极为不利。为了对付宁遂边防保卫团,3月18日,边界红色警卫连在新城成立,后更名为红军独立第八营,下设3个连,共300余人,有枪265支,不断地出山打击井冈山境内的敌人,后在阴阳山击毙了谢角铭,但未能伤及敌人的元气。在后来的一年多的战斗中,双方各有胜负,形成对峙状态。
第三次努力:萧克率第十七师攻到黄洋界
眼见地方红军不能有效地对付宁遂边防保卫团,中共湘赣省委遂调动正规红军——红六军团萧克第十七师攻入宁冈,欲歼灭宁遂保卫团。1933年农历八月中旬,双方在葛田展开激战,各自死伤数百人。是月下旬,红十七师从新城再度向茅坪进击,结果被打了伏击,损失较大,只得退兵。
第四次努力:红六军团西征前希望转道井冈山
1934年7月23日,湘赣苏区红六军团率先长征。曾想转道井冈山进入湖南,然后强渡潇水和湘江,这样就可以出敌不意地到达湘黔边境。红六军团领导派独立四团做试探性侦查,
发现黄洋界工事已经荒废,无法使用,红六军团只好放弃了通过井冈山转入湖南的行动计划。
第五次努力:陈毅曾计划上井冈山打游击
1934年10月,陈毅和项英等留在赣南坚持斗争。至11月份,陈毅最后突围时,曾想重回井冈山去,侦查后发现井冈山仍被反叛后的袁、王旧部牢牢控制,只得放弃再进井冈山打游击的计划,率兵去了江西信丰县的油山一带。
第六次努力:王震率南下支队抵达井冈山旁
1944年,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派出南下支队,准备广泛建立南方革命根据地,支队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全支队共约5000人。1945年9月初,南下支队到达七岭,旁边就是井冈山。但国民党害怕我军又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连日来不断向井冈山增加兵力。因此,队伍只能绕道西行。
第七次努力,解放战争时期朱毛红军再上井冈山
1949年8月,前身为朱毛红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八军终于将革命的红旗重新插上井冈山。历史将永远铭记井冈山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将永远铭记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重大牺牲。
大家都知道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片红土地上革命岁月里点燃了星星之火中国革命从此走向成功和平年代里依然传承着井冈山精神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中国天然氧吧还有瀑布、云海、奇峰被众多游客誉为“中国最美的生态旅游小镇”无数中华儿女慕名而来打卡或汲取革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南昌7月21日电 题:这道光,照亮前行之路——井冈山精神述评新华社记者赖星90多年前,井冈山茅坪八角楼。一根灯芯的微光,穿透漫漫长夜。这是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旧居(2017年9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油灯下,毛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起井冈山的色彩,当地干部群众常常说: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行走井冈山,红旗、红星雕塑以及红米、红杜鹃,都在讲述着红军的不朽史诗。而目光所及,层峦叠嶂,林海茫茫,冬日雪后愈显苍翠,一派
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回到阔别已久的井冈山。一周后,毛泽东离开井冈山宾馆之前,让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去结账。吴连登拿着毛泽东给的钱和粮票走到了宾馆的会计室,让会计结算伙食费,会计十分为难。当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吃着红米饭、南瓜汤,穿着百家衣,
【我们的好传统】井冈山艰苦岁月:从军长到战士待遇都一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当人们探寻这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秘诀时,往往会发现,这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党。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好传统
供稿 | 魏法谱第一站 会师纪念馆1928年4月下旬,毛泽东率领部队返回砻市,立刻到龙江书院去见朱德。毛泽东同朱德的这次历史性的会见,是共产党我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从此,毛泽东和朱德的名字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
文/郭冰纵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近百年的发展史上,可以称为整党运动的有十余次。其中延安整风运动是为世人所熟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党层面的整党运动。但其实,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整党运动可以追溯到1928年9月。当时,毛泽东和中共湘
革命老区井冈山,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沉淀,始终传递着“井冈山精神”。回首来时路,昂首新时代。54年前,毛泽东重上井冈山鲜为人知的一些细节,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云水胸襟以及关爱老区人民的情怀。一起来看!01“久有凌云志,重上
旺苍,本宋嘉川县地。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以户口稀少省入绵谷县。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复置,仍治嘉川坝(今嘉川镇)。二十二年(1389年),嘉川县又省入广元县(至元中,改绵谷县为广元县),此后不复置。清世宗雍正八年(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