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12:50:54 | 浏览:3856
1967年的3月上旬,张国华的身体恢复得比以前好多了,他正准备返回西藏时,周总理对他说:“马上要开会研究解决四川的问题,你是西藏的书记,也是西南局班子的成员,你就留下听听吧。”
这其实是有意让张国华治蜀的一个信号。以后凡是四川问题,周总理和叶帅总是要拉上张国华,征求他的意见和看法。
此时的张国华,重新有了工作的权力,他的主要精力除了西藏,也自然而然地开始关注四川的情况。
1950年3月7日,四川乐山,军长张国华在18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誓师大会上作动员
后来形势逼人,周总理和叶帅商量,让张国华去四川任职。报到毛主席哪里,也得到同意。担任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的张国华,同时也担任了四川省委书记。
随着四川局面的渐渐好转,张国华又投入精力关注粮食生产问题。看到各地农村庄稼长得不错,他心里有底了。到了1968年的秋天,四川的粮食依然获得丰收,粮食源源不断运到上海北京。那些本来是反对张国华的人,他们说:“我们四川泥瓦匠很多,级别也分得很细,最低是一级,最高是八级,我看这个张国华比八级泥瓦匠还要高一级哟!”
从此,张国华在四川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八级泥瓦匠”。
不当“泥瓦匠”,不“和稀泥”。当时的四川该怎么办?毛主席对张国华治蜀的难处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1968年5月20日,北京的天气像当时的形势和气氛一样火热。这一天,又是张国华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一个日子。这天,在会场,毛主席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地走了过来,当看见张国华就在离他两三米远的地方站着时,毛主席用他那地道的湖南话高兴而大声地朝张国华喊道:“井冈山,你过来!”
张国华略显紧张地来到毛主席身旁,毛主席紧紧地握住张国华的手,亲切地问道:“井冈山,我可听说你现在是四川的八级泥瓦匠喏!”
毛主席心情大好,又说:“打仗的时候你是司令,到了四川你就成了政委、书记喏!”
毛主席话锋一转,问道:“嘿,我说井冈山,你的那个伙计呢?”
张国华一听,明白毛主席的意思,他从人群中把梁兴初叫到了毛主席跟前。这是梁兴初一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受到毛主席接见,很是紧张,双手举着毛主席语录聆听毛主席教诲。心情大好的毛主席跟梁兴初大谈抗美援朝的事,并夸奖梁兴初指挥的38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优异表现。
这次亲切接见和谈话,时间并不长,被纪录片厂的工作人员摄进了摄像机里,至今完好无损的保存着。
这次亲切接见,让张国华和梁兴初备受鼓舞,他们决心把四川和成都军区部队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毛主席这次对张国华的亲切接见,是继1951年5月23日、1963年2月19日之后,在公开场合第三次亲切地喊他“井冈山”。
张国华在四川的日子,着手每一项工作,首先就是一个稳字。张国华说他既不站在这一边,也不站在那一边,这样处理事情,是那个年代最稳妥的办法。他一旦公开说站在哪一边,吵闹、打闹就不得了了,就无法控制了。
原肖华办公室主任李圭是1938年4月在115师认识张国华的。特殊年代,张国华经常打电话向肖华汇报工作,有时候也找李圭说说话。很多时候,李圭已经睡着了,张国华拨通电话后,总是问,红小鬼!睡着啦?李圭说睡了。张国华说,哎呀!又闹起来了,你赶紧给肖主任说说吧。
李圭说,1969年底,他给韩先楚和张国华分别写信,说他的儿子和女儿非要当兵。韩先楚说他那里可以收一个。李圭又给张国华打电话,那天正说着,张国华说李圭同志,不跟你说了,这边有事,李圭从电话里听到吵吵闹闹的声音。
1962年10月17日,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在前线指挥所布置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李圭带着女儿去了成都,满街都是乱七八糟的,张国华一天跑几十个地方,都是去做劝说的工作,根本见不到他人影,还是樊近真接待了他们父女。当时,成都军区已经没有女兵名额了,但西藏还有。李圭一听,有些犹豫,张国华说西藏虽然很艰苦,但像她这样有文化的孩子去经过锻炼以后,一定可以为西藏做些事情的。
李圭一听,就狠了心,决定让女儿去西藏当兵。女儿哭,张国华安慰她,她就去西藏了。张国华说他不是违反规定,子女想当兵,而且是去西藏,是好事。李圭那时候被关了一年刚放出来,肖华还没出来工作,按理说没有人会理他的。李圭后来听说,张国华自己的亲侄女李毅也要当兵的,但张国华就是没答应。
混乱的局面需要张国华马不停蹄、夜以继日的工作,他的身体本来已吃不消了,随着工作量的超负荷,他的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炎、糖尿病不断发作,但他仍保持着高昂的精神状态。
原18军52师155团政治委员、后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的乔学亭,在1986年9月的《我在乐山工作四年的回忆》一文中写道:特殊年代,西藏军区某师奉命于1969年调防四川乐山地区。调防后我是这个师的政委,当时张国华找我谈话,要我到乐山担任地委书记。我有畏难情绪不愿承担,他当时就批评了我。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接受任务。
1972年2月,张国华由于过度劳累,在2月20日主持解决四川大学问题的会议现场,突然病发,倒在会场上。
1970年,张国华在成都效区与群众一道参加夏收劳动
周总理立即指示:“由北京抽调有关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赶赴成都抢救。”
时任西藏副书记的郝平南正好在成都,他前后三次赶去看望张国华。第一次,张国华还能说话,说的尽是西藏的事,又说成都是西藏的大后方。那时候,医学上对张国华的病认识不足,条件也有限,去参加抢救的医生,医术显然也不行,要不,好几个小时怎么会抢救不过来嘛!难怪后来总理生气。郝平南说,那天正遇北京大雪,螺旋桨的伊尔18飞机起飞不了,加之赶上尼克松访华,北京、上海好多顶尖医生都聚集北京了,周总理指派的医疗抢救小组在机场迟迟没能动身。
在周总理的具体安排下,专家小组终于连夜飞往成都,但未能奏效。58岁的张国华再也没有站起来,于1972年2月21日凌晨2时55分不幸逝世。
巴蜀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西藏高原的山山水水顿时哭泣。
人们叹息,惋惜。
从北京传来周总理的三点指示:一、国华同志的工作由李大章代理;二、查清死因;三、骨灰送到北京。
四川省医学院进行了解剖,病理检查后得出结论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伴发严重心原性休克,全心衰竭及心律失常,是张国华同志病逝的主要原因。
《关于张国华同志病逝情况的报告》这样记述:
“张国华同志自1965年以来就患有冠状动脉硬化症及轻度高血压,以前曾经过16个医院,共68次心电图检查,除1969年10月一次有短暂缺血性改变外,其余数次均为正常,经多次双背运动、饱餐、葡萄糖试验,也为阴性。1963年以后,张国华同志在过于疲劳和激动时,曾有几次引起心绞痛,但服药后痛止。1971年以后,心绞痛极少发作。去年8月以来,曾又先后有5次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故近半年内主要从呼吸道感染方面预防、治疗工作考虑得多些,而对冠心病治疗上有些忽视,抢救措施的准备工作也不够落实。从这次病理检查情况看,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比原来估计严重得多。”
【1940年,黄河支队在湖西(左起张国华、戴润生、邓克明、杨尚儒、郭影秋、李东潮、欧阳文、李贞乾、匡斌)】
从1969年8月到1971年8月,张国华身边调换了6名医护人员。这种不太正常的现象,引起了邓少东等一些成都军区领导的注意,他们琢磨着把董国宝从西藏调到成都来。因为董国宝不但出生医学世家,关键是他在西藏长期负责张国华的保健。而且邓少东还记得,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期间,邓少东陪同张国华一直在前指,他知道董国宝对张国华的病情十分了解,好像还很有办法。在这之前,张国华的秘书党雨川和司机张成卓,多次用近乎恳求的语气对张国华说:“你都累成这个样子了,又没人给你及时检查身体,还是把董医生喊来吧?”
张国华训斥他们说:“西藏那么艰苦,还有那么多人在那,人走了怎么行呢。”党雨川和张成卓私下给董国宝打电话:“董医生,你还是来成都吧,司令员(他们习惯喊张国华司令员)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累成那样,你不来,没医生给他看病的。”
就这样,董国宝来到了成都,但不到一年时间,董国宝也不得不离开成都回西藏去了,他受不了当时在那里的怨气。
张国华对董国宝说:“你跟着我,让你受累了。”
1951年夏天,18军军长张国华和阿沛•阿旺晋美在进军西藏途中
董国宝说受累,主要是指太多的委屈。听着张国华挚心的话,董国宝说:“你是四川的一把手,还是军区政委,怎么你说了也不算呢?”
张国华说:“国宝啊,你不懂的。”
董国宝说:“没有好的身体,怎么工作啊,你看你,累成什么样子了。”说着,董国宝就哭了,他实在不忍心再看见张国华累成那样了,还说没事,还要工作。
张国华说:“我自己的身体不要紧的,你就放心吧。”
董国宝说:“健康是第一位的,你要放在心上。”董国宝这么说的时候,很是痛心。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让人说闲话,也为了不让张国华多操心,董国宝离开成都回到西藏去了。
2009年6月,在西藏驻京办事处,董国宝像个孩子似的,哭成泪人儿:“频繁地调换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健康十分不利,我了解他的病情……”
“不是因为我的技术有多好,但我敢保证,如果我在,司令员不会那么早离开我们的……”
张国华的突然逝世,就这样成了一个谜。
1972年2月25日,张国华追悼会在成都召开,新华社发布了消息。2月25日上午,成都隆重举行追悼张国华同志大会。
原准备2月24至26日送骨灰回京。正赶上周总理秘密访问越南,于是,推迟等总理回来,骨灰再进京。
周总理一到越南,就和驻越大使王幼平伤心地说:“知道吗,国华同志去世了。”
王幼平是张国华的老战友,大吃一惊。周总理说起详情,王幼平边听边流泪,说到后来,连总理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两人相对而泣。
一直等到3月11日,周总理回到北京,张国华的骨灰才运到北京西郊机场,周总理从正在忙碌的与尼克松会谈中抽身亲往机场迎接。寒风中的周总理,接过张国华的骨灰,伤心得不能自持,潸然泪下:“正要重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地走了……”一旁的其他领导人也都为之惋惜,恸哭出声。周总理和樊近真在机场留影,告诉她不要回四川:“生活上的问题我会安排的。你在北京检查身体,有事到京西宾馆,让秘书告诉我。”
不久召开解决四川问题的工作会议,周总理询问毛主席:“是否接见四川的干部?”
一般情况下,毛主席总是满足地方干部的愿望,但这次却执意没见,他拍了一下沙发,神色黯然,许久,叹了一口气:“不见了,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全书完)
【注:《井冈山上走出的“井冈山”——张国华传》作者尚有少量存书。如有需要者可私信留言联系。参加对印反击战或者18军的老战士,作者敬赠此书,赠完为止】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5月23日18时至5月24日18时,《问政江西》共计收到帖文289条,其中,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政府、南昌市东湖区彭家桥街道办事处、南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景德镇市昌江区“五型”办、万安县城市
吉安市地处华东地区的吉泰平原,为赣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吉安市的常住人口达到446.92万,而根据资料显示,吉安市的面积也达到25286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人口、面积大市。在发展上以电子信息、机械制
日前,《井冈山报》发表专版,以《提升首位度 奋进勇创先——吉州区“五型”政府示范区建设纪实》为题报道吉州区。吉州区城区一景锐意进取谋发展,改革创新谱新篇。5月6日,在全省2021年度综合考核总结暨积极践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干部表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虽然经济实力十分一般,但是面积广阔、人口众多,是江西省的一个大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吉安市常住人口为446.92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341164人,是江西省第六人口大市,人口减少数量仅次于宜春,是一个人口
在你的印象中从厦门到江西井冈山需要多久?5小时?6小时?7小时?在大部分游客印象中一般的交通方式普遍需要6至7个多小时然而,伴随着2019年12月26日昌(吉)赣高铁正式开通两座城市往返时间大大缩短最快仅需3个多小时行程时间上足足节省了一半
好消息!省发改委传来好消息!除了昌赣高铁!吉安人心心念念的两个大项目就要来了!!!就是吉抚武温铁路咸宜(新)吉铁路途径吉安多个站点!今后,吉安这些地方出行更方便了!赶紧往下看吧!3月20日,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官方网站发布《2019年重
近两年吉安的城市建设可谓是如火如荼,大项目有铁站,五指峰,小项目有各道路之间的畅通微循环,教育配套建设有多个九年制学校及幼儿园,还有两座跨江的大桥也在修建当中。这些项目多位于吉州区,青原区限于地势地形,不太适合建设大的项目,不过,青原区现在
吉州区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由原县级吉安市撤市设区成立,是吉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3.5平方公里。辖4个镇、7个街道,89个行政村、46个社区,总人口36.8万人。吉州建城史1670多年,为历代郡
近两年吉安的城市建设可谓是如火如荼,大项目有铁站,五指峰,小项目有各道路之间的畅通微循环,教育配套建设有多个九年制学校及幼儿园,还有两座跨江的大桥也在修建当中。这些项目多位于吉州区,青原区限于地势地形,不太适合建设大的项目,不过,青原区现在
前两天,有一位读者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毛主席在延安生活了13年时间,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什么建国后毛主席去过井冈山,却一直没有去过延安呢?其中有什么隐情?当时,给这位朋友简单回复了几句,下面再来详细说说,毛主席为什么没有回延安。毛主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