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江西井冈山:追寻穿越时空的精神之光

时间:2022-09-16 12:13:21 | 浏览:582

1927年10月—1930年2月,江西井冈山。在两年零四个月的艰难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也点亮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之光。井冈巍巍,征途漫漫。中国

1927年10月—1930年2月,江西井冈山。

在两年零四个月的艰难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也点亮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之光。

井冈巍巍,征途漫漫。中国革命这条独特的道路是怎样开辟的?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何以形成燎原之势?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走向胜利?

近日,我们重走黄洋界的挑粮小道,沿着八角楼的灯光,追寻穿越时空的精神之光。——编 者

一条羊肠道,通往胜利走向光明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一根扁担两头弯,毛委员用它把米担;来回走了百多里,从宁冈挑上井冈山……”民兵讲解员李海清每次带队参观红军挑粮小道时,都会唱上一首当地流传已久的经典民谣。清脆悠扬的歌声,唱出了一段当年军民齐心建设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挑粮小道一头连着黄洋界,一头连着宁冈小村,蜿蜒盘旋的羊肠小道就在崇山密林间。1928年,井冈山上“朱毛会师”后,红军由原先的1000多人增至上万人,根据地粮食供给出现了严重短缺,畏难与动摇情绪开始在红军队伍里滋生蔓延。对此,毛泽东深刻指出,“这种悲观失望的右倾思想,已成为红军和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极大障碍,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的最基本的问题。”为了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毛泽东和边界党组织领导军民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挑粮小道就是在当年轰轰烈烈开展挑粮运动时形成的。

“重走挑粮小道,磨炼的是身体,振奋的是精神。红军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我们克难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不能忘!”仲春时节,李海清向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学员介绍,当年根据地军民靠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给养问题。

行走在挑粮小道上,不时能遇见一群头戴八角帽、肩挑竹扁担的“红军”。“这是参观的游客们在体验红军挑粮上山。”李海清说,这些年,井冈山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集培训、体验于一体的红色研学项目,依靠红色旅游带领老区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多年来行走在这条蜿蜒小道,李海清对脚下的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年的红军战士,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历练出无数的铁肩膀、铁脚板,担起了中国革命的重担;如今的老区人民传承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蹚开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李海清表示,今后将更加认真地讲好挑粮小道的故事,让更多人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一罐结晶盐,述说军民鱼水深情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只棕色陶罐,它的腹部上方有一条很明显的裂痕,里面装的盐表面早已结成灰黑色的晶体。“虽然这些盐已经无法食用,却是井冈山斗争艰难岁月的历史见证,也是根据地军民同甘苦共命运的生动体现。”站在陶罐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员饶道良讲起了一对爷孙的故事。

12年前,一位老人带着孙子来到博物馆。看到这个盐罐时,爷孙俩驻足良久。“这罐盐啊,是咱们家的传家宝。”爷爷对孙子说,当年你太爷爷宁愿把这罐盐藏起来,也舍不得吃,就是要留给红军回来吃。

原来,这对爷孙俩正是陶罐的主人——李尚发的后人李球德和他的孙子。由于敌人实行经济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物资奇缺,尤其是食盐和药品。

为了盐,根据地军民上下一心,患难与共。许多群众从嘴里省下盐来,自发送给前线将士;红军官兵也常常将缴获的食盐分发给当地群众。李尚发的这罐盐,就是1928年红军在打土豪中缴获的。

面对严峻形势,红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敌人窜进井冈山腹地,见人就杀,见物就抢。为了防止这罐宝贵的盐落到敌人手里,李尚发将盐密封好,埋在茨坪屋后的菜园,并做好标记。因为他知道前线官兵也缺盐,这些盐不知何时就能派上用场,而且国民党反动派还在发动新一轮进攻,接下来的日子会更艰难……直到1959年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时,李尚发才把这罐盐挖出来,捐赠给了博物馆。1994年5月,这罐盐被国家定为一级保护文物。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如今,李球德会经常带着孙辈到博物馆,去看看这罐盐,讲他爷爷和红军的故事。“在博物馆中,还有很多像这罐盐一样的珍贵革命文物。这些文物蕴藏着人民军队的初心和军民鱼水深情,述说着井冈山这块革命圣地上演过的牺牲与奉献,苦难与荣光。”饶道良说,作为革命文物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他们将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一块花岗岩,见证“三大纪律”的诞生

在井冈山茨坪西南面的荆竹山,有一块普普通通的花岗岩,顶端有裂纹,据说是因雷击造成的,因此被称为“雷打石”。每年民兵整组,井冈山市人武部都要组织新入队民兵来此开展现地教育。

“民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我们把‘雷打石’作为现地教育的课堂,就是为了强化民兵‘兵’的意识,夯实他们投身强军实践的思想根基。”井冈山市人武部政委黄才生说,“雷打石”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见证了新型人民军队军纪的诞生。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上井冈山的途中,战士们又饥又渴,有些战士看见路边的红薯,未经主人同意就连苗拔出塞到嘴里。这些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次日,毛泽东就站在“雷打石”上训话,第一次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筹款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毛泽东深知严明的群众纪律对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在领导秋收起义时,就要求官兵对待群众说话要和气,买卖公平,不打人,不骂人。“部队上山后严守‘三大纪律’,很快就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黄才生说,正是靠着严明的军纪,工农革命军才成为了一支真正代表工农利益、与旧军队有着根本区别的人民军队。

生动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每次来到“雷打石”开展教育,井冈山市人武部都要组织民兵学唱这首井冈山歌谣。悠扬的歌声,响彻五百里井冈,唱出了对革命传统的代代坚守,也唱出了人民军队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

一顿“红军饭”,赓续艰苦奋斗传统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有这样一个画面令人印象深刻:习主席在古田与11名基层代表共进午餐,吃的正是红米饭、南瓜汤等做成的“红军饭”。

普通的一顿饭缘何能够让人记忆深刻?“因为‘红军饭’里有优良传统,能够提供艰苦奋斗的精神营养。”常年在井冈山红色旧址讲解的民兵雷红燕说,这些年,绝大多数上井冈山的游客,都把吃一顿“红军饭”当成“规定程序”。为了讲好红色故事,她对“红军饭”的历史作了一番考证。

“红军饭”起源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山区,土地贫瘠稀薄,原本粮食产量就不高。随着红军力量的壮大,人多地少的矛盾越发突出,加上敌人的封锁围堵,生活物资严重匮乏,饮食条件极其艰苦。红军战士只能以当地较为常见的红米、南瓜等为主要食物,坚持开展根据地建设和反“围剿”斗争。久而久之,这些食物便被当地军民称作“红军饭”。

“刚开始,红军战士对吃‘红军饭’还有意见呢!”雷红燕介绍,那时,个别红军战士认为毛泽东是大官,肯定有肉吃。为了打消战士的疑虑,曾志同志曾经有两次突然闯进毛泽东的家,掀开他的锅盖看吃的是什么饭,结果,看到的都和大家一样,也是“红军饭”,没有搞特殊。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这首经典的井冈山民谣,歌颂的就是红军将士面对困境始终以革命信仰为支撑,通过艰苦奋斗攻难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90多年过去,老区人民的餐桌早已变得更加丰富,吃“红军饭”的传统却一直延续下来。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体验。“现在‘红军饭’已经成了我们这里的招牌菜。”雷红燕说,如今,来井冈山的游客都会体验红军的一天,穿一次红军服、走一段红军路、吃一顿“红军饭”,在现实体验中让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得到赓续传承。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回望井冈山,可以说,这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党史的重要见证者和记录者,红色是它们共同的底色,也让其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图①:“胜利的号角”雕像。

图②:“红军万岁”雕像。

图③: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外景。

照片由郭冬明提供

制图:张锐

来源:中国国防报

相关资讯

江西井冈山:追寻穿越时空的精神之光

1927年10月—1930年2月,江西井冈山。在两年零四个月的艰难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也点亮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之光。井冈巍巍,征途漫漫。中国

井冈山精神:红色井冈,英雄山脉(下)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只棕色的陶罐。听完介绍,才知道里面发黑的结晶体是食盐,这其中还有一段令人感动的往事。井冈山斗争时期,物资匮乏,尤其食盐和药品更是紧缺。红军把缴获的食盐分给了村民,村民李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红色足迹篇|井冈山:跨越时空的井冈精神永放光芒

春暖花开的时节,革命摇篮井冈山又开启了一年中的旅游旺季,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感悟红色精神,寻找初心信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新华社记者 黄和逊 摄1927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湘赣边界出发,翻山越岭,引兵井冈,建立第一个农村革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道光,照亮前行之路——井冈山精神述评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南昌7月21日电 题:这道光,照亮前行之路——井冈山精神述评新华社记者赖星90多年前,井冈山茅坪八角楼。一根灯芯的微光,穿透漫漫长夜。这是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旧居(2017年9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油灯下,毛

精神伟力跨越时空——井冈山精神述评

来源:光明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慧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并不算太高,却屹立起一座中国革命史上令人景仰的丰碑。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当年在此进行的革命斗争历时并不太长,却开辟出一条马克思主

井冈山精神:砥砺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

作者:肖发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井冈山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

党的革命精神谱系|井冈山精神:星火燎原 光耀未来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星火燎原 光耀未来■贾 永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道光,照亮前行之路——井冈山精神述评

90多年前,井冈山茅坪八角楼。一根灯芯的微光,穿透漫漫长夜。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闪耀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井冈山精神

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习近平红色井冈,英雄山脉■解放军报记者 张科进 段江山井冈逶迤五百里,红旗一展乾坤赤。盛夏时节,记者走红军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中国精神|信念的力量指引胜利——井冈山精神述评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题:信念的力量指引胜利——井冈山精神述评新华社记者周玮、高皓亮、赖星井冈山八角楼前,一棵在石下萌芽扎根的枫树竟把石头撑开,历经90余载风雨依然高大挺拔。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一盏红军在井冈山使用的油灯,映照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⑤|井冈山精神

编者按 地方志全面记述包括党史在内的一方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深挖蕴含在地方志书中的红色资源,组织办机关及四川年鉴社党员干部撰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文章,助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走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井冈山精神

图为井冈山黄洋界哨口。 刘长生摄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习近平同志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强调“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

井冈山精神:星星之火从此燎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张弛盛夏时节,黄洋界山头云雾弥漫。举目四望,群山起伏,层峦叠嶂。这里,就是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回

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图①:泰井高速连接线罗浮高架桥处的红军雕塑。资料图片 图②:井冈山黄洋界。资料图片 图③:井冈山脚下的“井冈红旗”雕塑。资料图片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珠海头条新闻网今日济宁国际车展网香港太平山顶副业项目网圣女果种植网蓝月亮洗衣液资讯网婚庆婚博网会计培训网暑假工招聘网微商货源批发官网蝎子养殖技术福布斯富豪榜马尓代夫旅游网莫斯科旅游网
吉安新闻头条网提供吉安新闻新消息、江西吉安新闻头条、每日吉安新闻、吉安本地网、井冈山快报、吉安今日头条、吉安麦地网、麦地吉安生活网、江西吉安发布网、吉安旅游等最新消息,吉安新闻头条网立足吉安面向世界。
吉安新闻头条网 62233.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