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摇篮井冈山: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

时间:2022-09-16 12:17:35 | 浏览:809

来源:法治日报中国的山很多,但没有哪一座山像井冈山那样,跟一个执政党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这里的一草一木,溅洒过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以毛泽东为

来源:法治日报

中国的山很多,但没有哪一座山像井冈山那样,跟一个执政党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

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这里的一草一木,溅洒过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足迹。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来到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从此,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登上井冈山,重温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光辉岁月,感受老区人民齐步奔小康的铿锵步伐。

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中的这一名句,勾起多少红色的回忆。

登上由147个石阶组成的好汉坡,记者来到了井冈山黄洋界哨口。远望沟壑纵横、层峦叠嶂的山峰,尽管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仿佛仍在诉说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这是由中国当时的国情决定的。”据党史专家介绍,此前,共产党人闹革命屡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根据地。

黄洋界保卫战,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次著名战役。

黄洋界保卫战不但成功保卫了革命根据地安全,还一举击溃来犯敌军,创造了土地革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积累了人民战争的宝贵经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一部土地法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记者看到一本纸张已经泛黄的《井冈山土地法》,安静地躺在玻璃柜里。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土地税由县苏维埃政府征收,交高级苏维埃政府支配”……里面记载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

“《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制定的第一部较为成熟的土地法。”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说,它的颁布和实施,改变了几千年来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土地关系,从法律上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合法权益。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在大量调查研究和个别地方进行插牌分田的基础上,1928年5月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至当年7月,土地基本分配完成。

土地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斗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效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加快了根据地的发展。

1928年12月,湘赣边界党组织制定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成文的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第一部比较完备、比较成熟的土地法,为以后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一个脱贫“摘帽”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越山谷,照在井冈山茅坪镇神山村一面由30张脱贫户照片拼成的“笑脸墙”上。

“笑脸墙”左上方,昔日的贫困户彭夏英身着绿色新衣,笑容格外灿烂。早年,因丈夫意外摔伤,家庭的重担落在她一人肩上。在党委政府帮助下,她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如今,她家的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

彭夏英的脱贫致富是神山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井冈山精准扶贫成效的一个生动样本。2017年2月,井冈山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率先脱贫“摘帽”不是井冈山的最终目标,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奋斗目标。近年来,井冈山始终牢固树立“党建+”理念,通过搅动干部群众思想、建强基层党组织、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密切党群关系等,构筑坚强的脱贫战斗堡垒,走出了一条“党建为先、产业为根、立志为本、机制为要”的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之路。

以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为引领,井冈山人拿出当年共产党人带领工农群众闹革命的信念和定力,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把党组织建在扶贫产业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上,让每一个党组织都成为一面旗,让一面旗带动一方富;

——注重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共产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盏灯,让一盏灯照亮一群人;

——传承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密切联系群众这个“传家宝”,用干部好作风,唤起群众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创新脱贫“三大纪律”,坚决杜绝“虚假扶贫”“数字脱贫”,坚决兑现“不小康不脱钩”。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如今的井冈山,已甩掉贫困帽,昂首踏上新征程。

记者手记

已记不清去过多少次井冈山。每去一次,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心灵的触动。

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毛泽东旧居、黄洋界哨口、茅坪八角楼,走一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看一场红色文艺演出、学唱一首红军歌谣……一次次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历久弥新的井冈山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队乃至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信念,没有精神支柱。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更要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相关资讯

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图①:泰井高速连接线罗浮高架桥处的红军雕塑。资料图片 图②:井冈山黄洋界。资料图片 图③:井冈山脚下的“井冈红旗”雕塑。资料图片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

精神伟力跨越时空——井冈山精神述评

来源:光明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慧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并不算太高,却屹立起一座中国革命史上令人景仰的丰碑。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当年在此进行的革命斗争历时并不太长,却开辟出一条马克思主

登上革命圣地井冈山

在全国的革命圣地中,有一个名字与中国革命一样辉煌,这就是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由此走向胜利。  绿

一汽党员代表寻迹井冈山: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慰问革命家属 开启红色之旅5月的井冈山,漫山杜鹃绚烂绽放,满目青翠尽收眼底。启动仪式上,一汽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李惠乐表示,4月18日,我们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启程,正式拉开了此次党史教育红色之旅活动的序幕。在繁华昌茂的上海,我们感悟了

这道光,照亮前行之路——井冈山精神述评

90多年前,井冈山茅坪八角楼。一根灯芯的微光,穿透漫漫长夜。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闪耀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

陈溪峋先生作品《井冈山》高清精赏,新年将近 写福字 纳吉祥

陈溪峋,号 抱青园主人!1961年生,北京人,汉族, 当代著名国画家。善巨幅作品绘制,许多作品被党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悬挂收藏......陈溪峋 先生近期创作红色题材《井冈山》气势恢弘!!新年将近,写福字庆吉祥、所绘花鸟作品,一并分享..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⑤|井冈山精神

编者按 地方志全面记述包括党史在内的一方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深挖蕴含在地方志书中的红色资源,组织办机关及四川年鉴社党员干部撰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文章,助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走

井冈山风景区

高速公路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山间,为城市之间架起了桥梁。也为我们拉近了和老区的距离。当车子驶过收费站,那巍峨的井冈山如巨人般屹立在我的面前。我们走下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空气中带着一丝清凉,一丝甜味,一种亲切。如果不是前方花岗岩上树立的那迎

井冈山“洗党”:毛泽东亲自领导的第一次整党运动

文/郭冰纵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近百年的发展史上,可以称为整党运动的有十余次。其中延安整风运动是为世人所熟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党层面的整党运动。但其实,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整党运动可以追溯到1928年9月。当时,毛泽东和中共湘

朱德亲自上阵!井冈山大捷,营长盘肠大战,班长舍身堵枪眼

作者:忘情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粉碎蒋军第三次“进剿”后,朱毛红军声威大振。1928年5月底,湘赣边界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成立了湘赣边界特委,毛主席当选为特委书记。由于井冈山地处在赣湘交界处,因此江西、湖南省委都认为自己对红4军有领导权。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人力资源资讯网娱乐圈网云服务器技术网美食菜谱网桂林三花酒友网比亚迪A股蛇宝宝取名字大全大族激光A股瑜伽资讯网青岛旅游网CAD制图网华为手机评测网黑龙江旅游网实木板材采购网建筑建材采购网红木家具网荆门新闻资讯网法国香水品牌网四川旅游网西凤酒股票网南宁分之道官网今日蚌埠杨氏杨姓八字取名字今日运城股市大盘指数分析德国旅游网谷歌搜索百度推广网桂林旅游网徐氏取名字大全数字能量研究中心
吉安新闻头条网提供吉安新闻新消息、江西吉安新闻头条、每日吉安新闻、吉安本地网、井冈山快报、吉安今日头条、吉安麦地网、麦地吉安生活网、江西吉安发布网、吉安旅游等最新消息,吉安新闻头条网立足吉安面向世界。
吉安新闻头条网 62233.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