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11:43:14 | 浏览:541
图丨毛泽东
1965年3月14日,毛泽东乘坐专列离开北京。往年,毛泽东都是在国庆节后才会离开北京去到南方,这一次,刚开春,毛泽东就离开了北京。
16日,专列抵达武汉。专列停在一所战备物资仓库里,外面的人根本看不出来里面停放了什么,更看不见专列里面坐着的是什么人。
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和省长张体学接待了毛泽东,见面的时候,几个人没有过分寒暄,也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场面,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很讨厌迎来送往那一套。
到了下榻的“梅岭一号”,王任重和张体学向毛泽东汇报完工作便离开了,在这里,毛泽东一住就是一个半月,直到4月29日才离开。
从武汉离开后,毛泽东去了湖南长沙。众所周知,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但他却是在长沙读的书,因此,长沙也是他承载青春、理想和奋斗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几乎每年都会回到长沙,在这里住一段时间。而这一次,毛泽东只住了不到一个月,便提出要离开,他说自己想回井冈山看一看。
图丨井冈山
井冈山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因此,对于毛泽东来说,井冈山不单单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精神支柱,是融进他血液中的一种信仰。
5月19日,江西省委接到了汪东兴的电话,通知他们22日来接毛泽东上山,大家马上行动起来,除了安排住宿,还有最不能忽视的安保问题。
正是因为考虑到安保问题,大家决定不对外公开毛泽东重回井冈山的事情,21日上午,毛泽东来到了与江西交界的茶陵县,茶陵县委也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便直接让毛泽东住在了县委大院的办公室里。
大家简单做了些改造:找了些木板,临时搭建了一张跟中南海大床很像的大木床,因为只住一晚,汪东兴就没卸装书的大木箱。
谁知道,毛泽东看书已经成习惯了,不管住哪,老是想拿本书看。于是,县委书记帮忙找来本《茶陵州志》。这下可好,毛泽东手不释卷,直到3点多才睡下。
图丨八角楼
第二天,车队进入了井冈山区域。第一站是永新县,到达的时候,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和副省长王卓超已经在等候了,毛泽东没有过多停留,直接去到第二站——宁冈县茅坪。
1927年至1929年两年间,毛泽东曾生活在茅坪的八角楼,在这里,他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宁冈调查》等著作,还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等著名论点。
车子开到八角楼的时候,警卫人员和工作人员都下了车,就连摄影师钱嗣杰都提前下来准备了,大家都以为,这么重要的地方,毛泽东一定会下车看看的,没想到,毛泽东只是对司机摆摆手,示意自己不下车了。
司机很善解人意,用比较慢的速度绕着八角楼开了一大圈,毛泽东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绕完八角楼,司机顺势调了个头,朝着黄洋界的盘山公路开去,工作人员赶紧上车,招呼司机跟上毛泽东的车。
图丨黄洋界的大炮
来到黄洋界,井冈山党委和管理局的领导们已经在此等候了,毛泽东跟他们握手后,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拐杖,大步向山上走去。
这时候,毛泽东已经七十二岁,不过他身体很好,没多久就登上了山顶。他看到了当年的哨口,那门曾经令“黄洋界上炮声隆”的大炮,依旧静静矗立在此。
还看到了黄洋界纪念碑,北面印刷着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高声朗读起来,“........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立即被带回到过去的记忆中,
井冈山的领导们见毛泽东谈兴正浓,便把随身携带的黄洋界讲解词拿出来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接过来,看见上面有首当年红军新编的《空山计》唱词,不自觉笑了起来。
图丨贺子珍和毛泽东
那是1928年的时候,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军和南昌起义军改编后的三十一团,在永新一带坚持游击战斗。
有一天,毛泽东带着贺子珍和18名战士来到村里做调查,大家各自散开之后,只有贺子珍和几名战士在毛泽东身边。
突然,枪声大作,一名赤卫队员跑来报告,“地主保安队打过来了,打过来的时候,还在叫着‘蒋介石悬赏五万大洋抓毛泽东,抓住有赏!’”
贺子珍不自觉抓紧腰间的手枪,并催促毛泽东尽快离开这里,毛泽东却不慌不忙,甚至点燃一支烟抽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告诉村里干部,“通知群众,马上撤离村子,都到山上去”,乡亲们很支持毛泽东的工作,利落地转移到了山上,刹那间,人去楼空,一片寂静。
敌人到了村里,看见这样一幅场景,心里发怵,不敢轻举妄动,只敢离老远放放冷枪。
乡亲们依照毛泽东的指示,在山上搞出了特别大的阵仗,冲杀声响成一片,敌人惊恐后退,“是空城计,中了毛泽东的空城计了,快跑啊!”
毛泽东和乡亲们,就安然地站在原地,看着山下四处逃窜的敌人们,鼓掌欢呼起来。
图丨《空山计》
事后,红军根据京剧二六板新编了《空山计》唱词,把“我在城楼观山景”一句,改为“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
毛泽东看着手中的讲解词,情不自禁就哼唱出来了,周围人很少看到毛泽东这一面,也放松心情,跟着毛泽东哼唱两句。
井冈山落日早,毛泽东和大家随便聊聊,钱嗣杰拍了拍照片,天色便暗下来了。随后,毛泽东上车,他们还需要去到茨坪,因为晚上要在茨坪的井冈山宾馆休息。
没想到的是,司机师傅上车后,怎么都发动不着毛泽东的那辆吉姆车,周围的人急出一身冷汗,毛泽东外出,安全是必须万无一失的,但凡出现一丁点意外,都会让人们担忧可能会发生的后果。
司机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下车查看原因,发现是水箱缺水了,可是在山上,去哪找水呢?
图丨汪东兴
陪同的领导提议,让毛泽东坐其他车先行下山,汪东兴了解毛泽东,他知道毛泽东外出坐车有个习惯,那就是不换车,只要坐上这辆车,不管中途遇到什么,都会一路坐下来。
尽管汪东兴猜测毛泽东不会同意,但他还是把大家的意见转达给了毛泽东,果然,毛泽东摇了摇头,“不用换了,司机很好,车也很好,我不赞成换车。”
说完,毛泽东又安慰起司机,“不要着急,水箱开锅不要紧,加点冷水就好了,我带水了,是准备路上喝的水,先把我的水给它喝吧。”
周围的人都被毛泽东逗笑了,心情也放松下来,司机找不到水,那就恭敬不如从命,把毛泽东的水,先“喂”给了汽车,再次发动,汽车恢复正常。
车队下了黄洋界,来到茨坪,毛泽东住进了井冈山宾馆,这一住,就是八天。
图丨毛泽东在井冈山
井冈山宾馆为了招待毛泽东,准备了不少好酒好菜,但汪东兴多次跟宾馆方面强调,千万不能铺张浪费,于是,宾馆方面也按照毛泽东的生活习惯,准备了最简单的四菜一汤。
当地敬老院中有一位革命老人,知道毛泽东喜欢吃小竹笋,特地拔了一点送过来,厨房端上这道菜的时候,毛泽东吃得津津有味,“好久没吃过小竹笋了,有这道菜,我就满足了。”
吃的舒服,毛泽东在井冈山宾馆这几天,住的也不错,井冈山宾馆地势比较高,在楼顶上能够环视整个茨坪镇,毛泽东经常会上到楼上眺望四周。
看着拔地而起的高楼,笔直宽敞的道路,毛泽东心里抑制不住地开心,他跟汪东兴说,
故地重游,毛泽东感触很深,5月25日这一天,他一气呵成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两首词。
图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有一回,汪东兴给毛泽东送文件的时候,看到了桌子上摆放着的两首词,“主席,这词发吗?”
“再放一放”,毛泽东并不急着发表。
没想到的是,毛泽东说“放一放”,这一放就放了十多年。
6月22日,毛泽东返回北京,有一次,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邓颖超刚好参加陪同。
活动结束后,邓颖超跟毛泽东说,自己好久没读过毛泽东的新作了,希望能读到毛泽东的新作。
当时,毛泽东没跟邓颖超说自己在井冈山新写了两首词,回到家后,毛泽东觉得,可以给邓颖超先看看,便把后面修改过的两首词打印出来,并附上一封信,托人交给了邓颖超。
图丨《念奴娇·鸟儿问答》
给邓颖超的信中,毛泽东还跟她开了个玩笑,
其实,邓颖超要比毛泽东年纪更小,那为什么毛泽东要管邓颖超叫“邓大姐”呢?
这是因为邓颖超参加革命的时间早,和周恩来又是结发夫妻,党内外人士都会尊称邓颖超叫“邓大姐”,久而久之,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跟着这样叫,就连周恩来自己都管妻子叫“邓大姐”,毛泽东也就顺其自然,跟着叫“邓大姐”,于是,“邓大姐”成为了全国上下家喻户晓的称呼。
10月,邓颖超在毛泽东寄来的诗词纸张上,写了一个“注”字,后面紧跟着写了一大段话,
图丨毛泽东和邓颖超的手迹
结果,这一年并没有正式发表,直到1976年元旦,毛泽东才发表了其中一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说回还在井冈山的毛泽东,1965年5月28日下午,毛泽东找到汪东兴,“明天咱们就准备下山了,做些准备,我要会见老红军、井冈山干部和群众,跟大家合影。”
29日下午,井冈山广播站反复播放一条大会通知,“全山的革命同志请注意,今天下午4点钟,在茨坪宾馆门前召开广播大会,请互相转告。”
大家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来到了茨坪宾馆,钱嗣杰背着相机过来的时候,发现门口已经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满了,还有两千多人站在公路两旁等待。
没过多久,毛泽东走出宾馆,围在门口的群众看到是毛泽东,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时,有个人高喊一声,“毛主席来了!”
瞬间,所有人都沸腾了,有几位老同志,直到毛泽东站在他们面前,还是愣愣地看着,有点做梦的感觉。
图丨毛泽东在井冈山
毛泽东走上前,微笑着跟这些老红军握手,很多人都因为太过激动忘记说话,只有一双颤抖的手倾诉着他们的心情。
这时,毛泽东来到了革命烈士袁文才的妻子谢梅香面前,井冈山管理局的局长还没来得及做介绍,毛泽东就低声叫了一声,“袁嫂子.......”
一听这个称呼,谢梅香泪流满面,整整38年了,当年,毛泽东第一次在井冈山大仓村见到自己的时候,就是这样称呼自己的。
“毛主席,你真的回来了啊.......”
毛泽东点点头,嘱咐她要保重身体,谢梅香也跟着点头。
跟所有老红军握过手之后,毛泽东和大家合了影,随后,毛泽东分别跟四批干部、群众代表合影。
图丨钱嗣杰和毛泽东
照完相,毛泽东走到公路,跟道路两旁的乡亲们招手,他不急不缓地朝汽车走去,似乎是舍不得跟大家告别,脚步越来越慢。
警卫人员在毛泽东周围尽职尽责地保护,乡亲们也很通情达理,都停在距毛泽东有一段距离的地方。
走到汽车旁边,毛泽东没有马上上车,他转过身,再次朝着为他送行的井冈山人民致意。乡亲们有的欢呼,有的哭泣,有的鼓掌,还有的高喊,都舍不得毛泽东离开井冈山。
随后,毛泽东上车,汽车慢慢驶离了人群的视线........
喜欢文章的话,多多点赞支持,谢谢大家~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只棕色的陶罐。听完介绍,才知道里面发黑的结晶体是食盐,这其中还有一段令人感动的往事。井冈山斗争时期,物资匮乏,尤其食盐和药品更是紧缺。红军把缴获的食盐分给了村民,村民李
春暖花开的时节,革命摇篮井冈山又开启了一年中的旅游旺季,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感悟红色精神,寻找初心信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新华社记者 黄和逊 摄1927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湘赣边界出发,翻山越岭,引兵井冈,建立第一个农村革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5月23日18时至5月24日18时,《问政江西》共计收到帖文289条,其中,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政府、南昌市东湖区彭家桥街道办事处、南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景德镇市昌江区“五型”办、万安县城市
吉安市地处华东地区的吉泰平原,为赣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吉安市的常住人口达到446.92万,而根据资料显示,吉安市的面积也达到25286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人口、面积大市。在发展上以电子信息、机械制
日前,《井冈山报》发表专版,以《提升首位度 奋进勇创先——吉州区“五型”政府示范区建设纪实》为题报道吉州区。吉州区城区一景锐意进取谋发展,改革创新谱新篇。5月6日,在全省2021年度综合考核总结暨积极践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干部表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虽然经济实力十分一般,但是面积广阔、人口众多,是江西省的一个大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吉安市常住人口为446.92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341164人,是江西省第六人口大市,人口减少数量仅次于宜春,是一个人口
在你的印象中从厦门到江西井冈山需要多久?5小时?6小时?7小时?在大部分游客印象中一般的交通方式普遍需要6至7个多小时然而,伴随着2019年12月26日昌(吉)赣高铁正式开通两座城市往返时间大大缩短最快仅需3个多小时行程时间上足足节省了一半
好消息!省发改委传来好消息!除了昌赣高铁!吉安人心心念念的两个大项目就要来了!!!就是吉抚武温铁路咸宜(新)吉铁路途径吉安多个站点!今后,吉安这些地方出行更方便了!赶紧往下看吧!3月20日,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官方网站发布《2019年重
近两年吉安的城市建设可谓是如火如荼,大项目有铁站,五指峰,小项目有各道路之间的畅通微循环,教育配套建设有多个九年制学校及幼儿园,还有两座跨江的大桥也在修建当中。这些项目多位于吉州区,青原区限于地势地形,不太适合建设大的项目,不过,青原区现在
吉州区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由原县级吉安市撤市设区成立,是吉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3.5平方公里。辖4个镇、7个街道,89个行政村、46个社区,总人口36.8万人。吉州建城史1670多年,为历代郡
近两年吉安的城市建设可谓是如火如荼,大项目有铁站,五指峰,小项目有各道路之间的畅通微循环,教育配套建设有多个九年制学校及幼儿园,还有两座跨江的大桥也在修建当中。这些项目多位于吉州区,青原区限于地势地形,不太适合建设大的项目,不过,青原区现在
前两天,有一位读者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毛主席在延安生活了13年时间,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什么建国后毛主席去过井冈山,却一直没有去过延安呢?其中有什么隐情?当时,给这位朋友简单回复了几句,下面再来详细说说,毛主席为什么没有回延安。毛主席对
1965年,离开井冈山已经36年的毛主席说:“我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很想去看看……”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一组珍贵的上色老照片走进那段历史吧。毛主席在井冈山1965年5月21日上午10时许,毛主席一行从长沙火车站东站出发,乘火车专列一路向东
1965年5月,井冈山茨坪宾馆门口人山人海,所有人都在兴奋地讨论着一个话题:当年的“毛委员”回来看他们啦!人群中有一位颤颤巍巍的老妇人,和周围的人一样,这位老妇人神情激动,眼含热泪,嘴里还不断地念念有词。当毛主席走出大门时,一眼就看到了站在
午后。小睡起来,用新买的青花瓷,泡一杯刚刚网购的龙井。淡淡的轻烟,从茶杯里升腾缭绕飘渺的惬意,并在空气中弥漫出优雅的茶香。窗外,太阳明丽灿烂,充满详和氛围。虽是八月盛夏,却没有炎热气息。有一道瀑布在远处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