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1965年毛主席时隔38年后重上井冈山,都谈了些什么?

2022-09-16 12:31:23 506

摘要:1965年5月,毛主席时隔38年后再度登上了井冈山。从湖南转道江西,沿途风景皆变,在这个决定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重要地方,主席不禁感慨万千,留下了名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凌云壮志。全诗字里行间仍然透露出了主席惯有的革命乐...

1965年5月,毛主席时隔38年后再度登上了井冈山。从湖南转道江西,沿途风景皆变,在这个决定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重要地方,主席不禁感慨万千,留下了名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凌云壮志。

全诗字里行间仍然透露出了主席惯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细细分析下来,却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颇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况味。

正如知名历史学者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一书所言,“前奏”?究竟是什么样的前奏,让主席必须重回井冈山,回到革命之路开始的地方,才能借景抒情,一展心中抱负?而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什么?“内外交困”下,中国的前进之路又在哪里?

毛主席登上井冈山

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始终

毛主席再登井冈山时,刚刚成立的中国看似一片祥和,但实际上面临着重重危机。内部由于运动的冒进,中国经济严重后退,重要领导人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检讨,而正是这场检讨让党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的问题,党内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而在外部,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对斯大林进行批判清洗。“苏联老大哥”的混乱,不仅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看到了机会,也使得我国国内思想陷入了混乱,爆发了一系列罢工、罢课运动,人民内部矛盾亟待解决。

就在这多重危机之下,已经不再年轻的毛主席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一方面,在党内与主持一线工作的刘少奇的分歧让毛主席压力倍增。从“七千人大会”到“整风运动”,两人的政见开始走向不同的道路,而究竟哪一条更适合当下的中国,其实谁心里都没底。

另一方面,阶级斗争的淡化、官僚主义的抬头更让毛主席有些惊恐,他开始担心无数人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果实,是否有被颠覆的危险?而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最坏的结果出现。

正是带着种种忧虑,毛主席重新回到了井冈山,回到了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开始重新思考中国建设的核心问题。

毛主席

马社香在其书中讲过一则故事,讲的是当年“三湾改编”的当地武装力量袁文才的密友林凤和在建国后的经历,而这个小人物的命运却暗示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也让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动机变得愈发鲜明。

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立过大功的林凤和在土改中被迫害致死,其儿子也自尽身亡。只留下儿媳带着孙子艰难度日。期间,林凤和试图给毛主席写信求得毛主席庇护,但却被当地干部拦下,并被数次警告。

就这样,对革命有功的“地主”被革了命,而毛主席却在地方干部的刻意隐瞒下对老友的悲惨遭遇一无所知。林凤和的经历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哀,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毛主席当时的境况,甚至是当时的干部系统都出现了问题。正如林凤和的儿媳后来所说,土改是好的,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变了味,这个锅不应该由毛主席来背。

毛主席正是看到了当时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这才重上井冈山,重提井冈山精神。希望一反之前“社教运动”、“整风运动”的阴霾,让党内同志再次明确革命的初衷是什么,革命的道路应该走向何方。

整风运动

井冈山谈话

毛主席井冈山的谈话没有采用公开讲话的方式,主要是与党员干部进行漫谈。其中陪同的有时任湖南省委第二书记的张平化、江西方面的代表王卓超、刘俊秀等。

在与老战友重游井冈山的过程中,毛主席在与老同志的漫谈中透露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这也为接下来的“大风暴”埋下了伏笔。

毛主席此次漫谈的核心问题是“井冈山精神”。时隔38年后,井冈山精神是否已经熔铸到了党和国家的血液中,这是能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井冈山精神主要分为三大方面,一是艰苦奋斗,二是支队建在连上,三是士兵委员会。

艰苦奋斗在建国后的新中国建设中已经深刻贯彻落实;支队建在连上更是成为了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而关键的士兵委员会却在建设的过程中消失了。毛主席认为这是关键问题,正是这一“民主”的缺失,导致了当下社会矛盾尖锐,导致了党员干部系统内部的“不纯洁”,官僚主义有了“抬头”的风险。

新中国

“士兵委员会”的问题说到底是民主监督和阶级斗争的问题。“民主”的思想虽然在建国后被确定了下来,但始终没有真正地普及到人民群众之中,这才会出现“林凤和”事件。而对于官员来说,传统的官僚主义还深深地影响着干部群体,一些干部已经放弃了“人民干部为人民”的宗旨,开始大搞特权,革命的初衷出现了偏离。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谈到了干部特权和干部子女教育问题。认为当下的干部子女比一般工农兵子弟条件优越,有人甚至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这种“特权思想”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因此,为了巩固革命胜利的成果,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我们就必须与官僚主义作斗争,让人民进行监督,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地将“民主”贯彻到底。

对“官僚制度”的抵制与斗争从整风运动开始就一直是毛主席最核心的思想,而“党外整风”的不尽如人意则让毛主席再次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如何才能更深刻地掀起一场自下而上的运动,让官僚主义的思想消失殆尽,毛主席只有重上井冈山才能有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和勇气。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绝不仅仅是毛主席在借景抒情,更是在借诗明志,以此来表达他再开拓一番“事业”的决心。

毛主席

井冈山谈话之后

1965年井冈山之旅结束后,1966年毛主席回到老家湖南湘潭县,在滴水洞中闭关11天进行了一番沉思。这时“特殊十年”已经开始了一个月。我们无法窥见历史的真相,只能从结果来判定这场运动是失败的。

但为何被誉为天才的毛泽东要开展这样一场堪称“浩劫”的运动呢?或许从井冈山之旅,亦或是更久之前,这场运动就已初见端倪。

正如前文所说,毛主席在重上井冈山时就着重强调了“官僚主义”问题。但当时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则认为影响人民内部团结与稳定的是主观主义的问题。在巡查全国返回北京后,毛主席更坚定地认为官僚主义已经成为了当下中国社会的顽疾。

它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而是已经内化成了一种思想,在深深地影响着全体中国人,使得老百姓还未完全解放的思想又被陈旧的阶级思想所束缚了起来,若是放任其发展壮大,必将会带来更沉重的灾难,革命胜利的果实有被窃取的风险。

井冈山

在做了一番权衡较量后,毛主席做出了进行这场革命的决定,正如他在家信中所言,这是一场“全国性的演习”,而这场演习不同于之前的无数次斗争,充满了更多未知的风险。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完备的情况下,无疑是极为艰难的。但是对于当时的毛主席来说,似乎并无退路。

毛主席对于的构想,正是基于“党外整风”的基本框架,构建起完整的“民主监督”体系,让人民有真正的说话权利。将人民纳入先锋队的架构之中,让人民能发声、敢发声。在这里,“能发声”是制度问题,而“敢发声”则是思想问题。

在几千年封建制度的统治之下,人民天生的对皇权、对当权者有了一种敬畏感和恐惧感,这种想法直到建国后也没有彻底根除,正是这种思想助长了特权阶级的嚣张气焰,使得官僚主义抬头。因此,与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相比,更紧迫的是要将人民的思想扭转过来,让他们真正明白自己才是国家的主人。

毛主席在土改中一再强调,我们是要消灭地主和富农阶级,而不是消灭地主和富农阶级的肉体。我们要消灭的是官僚阶级和思想,而不是官员本身。

可惜在有心人的错误引导下,这场运动却表面上打着毛主席的旗号反官僚,背地里却在大行官僚主义之事,不仅让运动失败,更是给国家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灾难。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确实大大破除了封建的官僚思想,人民明白了“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真正含义。以至于现在的网络监督,舆论引导蔚然成风,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终于在毛主席逝世后看到了一些希望,即便还很不成熟,但我们仍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毛主席

结语

毛主席在写给他人的一封信中曾写道:“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的粉身碎骨的。那也没有什么要紧,物质不灭,不过粉碎罢了。”或许在发动这场运动时,毛主席便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但是这是必然要做的,没有他,便再也没有人能担起这个担子。尽管事情的发展偏离了轨道,但我们终究是收获了什么。

现在看来,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其政治意味大过故地重游式的观光。或许身处巨大旋涡中的毛主席只有再次回到自己建功立业的起点,才有“大不了再上井冈山打游击”的勇气。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