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12:39:01 | 浏览:499
文/温乐群
在毛泽东一生的诗词创作中,以井冈山为题的有三首,分别是写于1928年秋的《西江月•井冈山》和写于1965年5月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井冈山,是毛泽东诗人生涯中唯一三次以之为创作主题的一个地方。如果仅仅以毛泽东曾在井冈山领兵作战并于38年后再次登临,借以记录和咏怀来解释这一现象,可能过于简单和浅显。与瑞金、延安等地方相比,井冈山并不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生活战斗时间最长、战绩最为辉煌之地;与杭州、武汉等地相比,井冈山也并不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后到过次数最多的地方。显然,井冈山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具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并且成为他诗词创作中的一个独特的意象,被赋予了重要的象征意义。我们或可结合毛泽东的政治实践和思想发展,尝试着做一些分析解释。
井冈山给予他无穷的战斗力量
《西江月•井冈山》创作于1928年秋,记录了1928年8月打退江西和湖南两省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第二次会剿中的黄洋界保卫战。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全词以白描的手法记录了在敌人包围中的井冈山以及初创的红军所面临的处境,抒发出坚定的自信和豪迈乐观的精神。黄洋界一战,使井冈山根据地得以巩固。在井冈山的14个月的斗争中,毛泽东不仅实现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他获得了从今以后无所畏惧的坚定信念和力量源泉。
◆毛泽东手迹《西江月·井冈山》。
在井冈山,毛泽东战胜了来自敌人和革命阵营内部的双重压力和挑战。他指挥初创不久的工农革命军,接连打退了赣军的4次“进剿”和湘赣两省军队的 3 次“围剿”,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使井冈山根据地成为革命低潮时期下一面不倒的旗帜。同时,他也经历了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挫折。面对来自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的错误指挥,面对被“开除党籍”(实际上是被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取消所任前敌委员会书记的错误处理,他毫不妥协,愈挫愈奋,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在井冈山,毛泽东和朱德等战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成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点和战胜强大敌人的重要战略战术。
在井冈山,毛泽东具体落实了加强中共对军队领导的各项措施,先后在各连建立起党支部,并抓紧地方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坚强有力的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同时,通过制定并严格实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加强军队的自身建设,使工农革命军成为一支人民拥护和支持的军队。
在井冈山,毛泽东领导和发动群众平分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得到了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的最广泛的拥护,从而找到了中国革命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也是在井冈山,35岁的毛泽东与19岁的贺子珍相结合,在艰苦的战争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中找到了一份新的情感慰籍。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同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战友们合影。
井冈山是毛泽东和他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开始走上自己道路的起点,是毛泽东从一位掌握笔杆子的政治书生变成一位掌握枪杆子的军事领袖的摇篮。从此,枪杆子和笔杆子成为他一生紧紧抓住不放的革命工具,成为他始终信奉不渝的制胜法宝。于是,井冈山,这座南方的普通山脉在毛泽东的心目中便有了非同寻常的地位,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成为他人生中的一个巨大的力量源泉。每当他遇到困难时,特别是遇到他认为的政治挑战时,往往会想到重上井冈山打游击。从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材料中,至少有两次毛泽东情不自禁地做出这一表示。
井冈山激起他战斗的勇气
1965年5月,毛泽东终于重新回到井冈山,并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念奴娇•井冈山》:“万木参天,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游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年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1965年,毛泽东在井冈山。
据当时随行的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汪东兴日记记载,毛泽东这次井冈山之行是经过长时间酝酿和准备的。在井冈山的7天里,他大多时间沉浸在对井冈山斗争历史的回忆中,就如他在词中所慨叹的“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犹记当年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他还对井冈山发生的巨大变化表现出由衷的兴奋:“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故地重游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然而,这些显然都不是诗人重上井冈山的目的所在,也不是诗人创作的两首词的主旨。这两首词所要表达的是诗人对当时形势的基本判断和准备迎接新的战斗的豪情。虽然“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但是,“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在诗人看来,整个人类世界仍然是风云激荡,战旗飞舞,充满了各种矛盾斗争,而且已经十分激烈地展开了。联系一年前,毛泽东对《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的解释说:“现在正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了。从去年起(指1963年——引者注)我们进攻,九月开始写文章,一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可见,在毛泽东的心中,苏联“修正主义”已经成为当时的主要敌人和战斗对象。除此之外,还有对国内、党内、军内存在的“修正主义”危险的隐忧。5月26日晚上,毛泽东在与汪东兴的谈话中说:“这次重上井冈山,往事都想起来了。有些事情还想和你说一说。我们军队里也不那么纯,军队里也有派嘛!军队里有要闹事的,历史上也经常有闹事的。不知你们信不信?你们不信我信。我们军队几十年经常有人闹乱子,——大大小小的事没有断过,井冈山闹过,闽西闹过,赣东北闹过,中央苏区也闹过。他要闹,你有什么办法。”(参见《汪东兴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面对来自国内外的挑战,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仿佛找回了38年前的豪情与斗志,“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这使他对未来的斗争充满了勇气和信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他相信,只要登高一呼,人民、军队和党会听从他的指挥,将国内外的“修正主义者”彻底消灭掉,“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1965年,毛泽东在井冈山漫步。
毛泽东对诗词创作和鉴赏曾说过:“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同时,他也承认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可以分析的”。我们上面所做的分析,可以用下列史实进一步加以证明。1965年3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编辑部文章《评莫斯科三月会议》。毛泽东在文章送审稿上加写道:“苏共领导同美帝国主义打得火热,互通情报,共同反共、反人民、反革命、反对民族解放运动,以便共同维护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对派,反对世界上一切革命者。”进而号召“把反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
4月,经毛泽东批阅同意,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指示中说:美国正在越南采取扩大战争的步骤,直接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安全。中央认为,在目前形势下,应当加强备战工作,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应当准备应付最严重的情况,准备应付美帝轰炸我国的军事设施、工业基地、交通要道和大城市,以至在我们的国土上作战。
5月25日,毛泽东在井冈山批阅同意中共中央常委在接见军委作战会议全体同志时的指示纪要。其中主要意见包括:要立足于准备早打、大打,从各方面来打;……要从军事思想、物质基础和军队的政治工作三方面做好打仗的准备。
山雨欲来风满楼。毛泽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重上井冈山,并留下了以井冈山为题的两首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重新找到了战争年代的豪情与自信。
感恩回馈
阳春之际,为了回馈广大粉丝
党史博采准备了图书
每天赠送给大家!
本期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供的
《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赠予党史博采的忠实粉丝。
本次活动为期10天
每天送出五本
《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本书由党史大家、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创作。全书第一次沿着心灵深处的声音走近毛泽东的内心世界,第一次由情感激越的文字来探寻他和现当代历史的互动关系。全书分24章,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全部诗词,以年代为序,以历史变革为线,以情感历程为论述场景,将毛泽东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文字优美飘逸,笔触酣畅淋漓。从毛泽东诗词释读的全新角度来解读这位历史巨人的绝代风华,是传承文化和积累智慧的必要方式,是对人格光辉的弘扬,是文学和历史相会的一场盛宴。
想得到这本图书很简单
请抓紧参与我们的活动吧。
我们将在每天的留言中,筛选出五名优质留言粉丝赠书一册。我们会通过私信和您联系。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
转载请注明转自《党史博采》。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只棕色的陶罐。听完介绍,才知道里面发黑的结晶体是食盐,这其中还有一段令人感动的往事。井冈山斗争时期,物资匮乏,尤其食盐和药品更是紧缺。红军把缴获的食盐分给了村民,村民李
春暖花开的时节,革命摇篮井冈山又开启了一年中的旅游旺季,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感悟红色精神,寻找初心信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新华社记者 黄和逊 摄1927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湘赣边界出发,翻山越岭,引兵井冈,建立第一个农村革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5月23日18时至5月24日18时,《问政江西》共计收到帖文289条,其中,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政府、南昌市东湖区彭家桥街道办事处、南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景德镇市昌江区“五型”办、万安县城市
吉安市地处华东地区的吉泰平原,为赣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吉安市的常住人口达到446.92万,而根据资料显示,吉安市的面积也达到25286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人口、面积大市。在发展上以电子信息、机械制
日前,《井冈山报》发表专版,以《提升首位度 奋进勇创先——吉州区“五型”政府示范区建设纪实》为题报道吉州区。吉州区城区一景锐意进取谋发展,改革创新谱新篇。5月6日,在全省2021年度综合考核总结暨积极践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干部表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虽然经济实力十分一般,但是面积广阔、人口众多,是江西省的一个大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吉安市常住人口为446.92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341164人,是江西省第六人口大市,人口减少数量仅次于宜春,是一个人口
在你的印象中从厦门到江西井冈山需要多久?5小时?6小时?7小时?在大部分游客印象中一般的交通方式普遍需要6至7个多小时然而,伴随着2019年12月26日昌(吉)赣高铁正式开通两座城市往返时间大大缩短最快仅需3个多小时行程时间上足足节省了一半
好消息!省发改委传来好消息!除了昌赣高铁!吉安人心心念念的两个大项目就要来了!!!就是吉抚武温铁路咸宜(新)吉铁路途径吉安多个站点!今后,吉安这些地方出行更方便了!赶紧往下看吧!3月20日,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官方网站发布《2019年重
近两年吉安的城市建设可谓是如火如荼,大项目有铁站,五指峰,小项目有各道路之间的畅通微循环,教育配套建设有多个九年制学校及幼儿园,还有两座跨江的大桥也在修建当中。这些项目多位于吉州区,青原区限于地势地形,不太适合建设大的项目,不过,青原区现在
吉州区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由原县级吉安市撤市设区成立,是吉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3.5平方公里。辖4个镇、7个街道,89个行政村、46个社区,总人口36.8万人。吉州建城史1670多年,为历代郡
近两年吉安的城市建设可谓是如火如荼,大项目有铁站,五指峰,小项目有各道路之间的畅通微循环,教育配套建设有多个九年制学校及幼儿园,还有两座跨江的大桥也在修建当中。这些项目多位于吉州区,青原区限于地势地形,不太适合建设大的项目,不过,青原区现在
前两天,有一位读者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毛主席在延安生活了13年时间,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什么建国后毛主席去过井冈山,却一直没有去过延安呢?其中有什么隐情?当时,给这位朋友简单回复了几句,下面再来详细说说,毛主席为什么没有回延安。毛主席对
1965年,离开井冈山已经36年的毛主席说:“我老了,经常梦到井冈山。很想去看看……”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一组珍贵的上色老照片走进那段历史吧。毛主席在井冈山1965年5月21日上午10时许,毛主席一行从长沙火车站东站出发,乘火车专列一路向东
1965年5月,井冈山茨坪宾馆门口人山人海,所有人都在兴奋地讨论着一个话题:当年的“毛委员”回来看他们啦!人群中有一位颤颤巍巍的老妇人,和周围的人一样,这位老妇人神情激动,眼含热泪,嘴里还不断地念念有词。当毛主席走出大门时,一眼就看到了站在
午后。小睡起来,用新买的青花瓷,泡一杯刚刚网购的龙井。淡淡的轻烟,从茶杯里升腾缭绕飘渺的惬意,并在空气中弥漫出优雅的茶香。窗外,太阳明丽灿烂,充满详和氛围。虽是八月盛夏,却没有炎热气息。有一道瀑布在远处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