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12:41:50 | 浏览:436
撰文 | 赵萌 编辑 | 傅凝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这是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所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一句词。
51年后,这句诗词中的一幕让人似曾相识。
2016年农历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南下来到江西。在井冈山,习近平先后来到革命烈士陵园和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群,瞻仰革命先烈并参观毛主席和朱德元帅住室。
井冈山与上海、、延安、西柏坡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纵观90多年党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几代领导人与井冈山有着深厚的缘分,领导人们以各种方式诠释着自己的“井冈山情结”。
毛泽东三度为井冈山写诗词
说起毛泽东与井冈山的缘分,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时间节点和三首诗词。
首先要回到上个世纪20年代。1927 年底到 1928 年,由朱德率、彭德怀率领的部队相继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功地在井冈山开辟了一片革命的区域。
对革命摇篮的浓郁情结也体现在毛泽东的诗文中。在毛泽东创作的六十七首诗词作品中,有三首以“井冈山”为题。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创作了《西江月·井冈山》,其中写道: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正是这首诗使黄洋界名扬天下,甚至使其成为井冈山的代名词。
解放后,1965年5月,毛泽东重回井冈山。当年5月22日到达茨坪,在井冈山宾馆115房间一住就是七个晚上。
期间,毛泽东奋笔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其中,现在广为流传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出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难忘的井冈山之行后,邓小平复出
“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受到批判。1969年10月,他被送到江西省新建县。
在江西达三年之久的邓小平,提出要到井冈山看看,并作些调查。经中央办公厅同意后,江西省委具体安排邓小平夫妇到井冈山参观。
1972年11月13日,邓小平一行轻车简从,乘坐一辆苏制“伏尔加”小轿车从新建县住地出发,多年没有这样的外出活动了,已是68岁的邓小平,不时地看着窗外,显得格外高兴。
在茅坪,邓小平参观了八角楼等旧居旧址。当时,他仔细观看毛泽东住房陈列的木床、桌子、油灯等文物,还坐在当年毛泽东坐过的木凳上说:当时蛮艰苦,革命真不容易。
4天后,1972年11月17日,邓小平离开茨坪。临别时,他对当地同志说:“你们在这里很辛苦,过去毛主席在这里干革命时很穷,现在还是穷,以后会好的。”
就在这次井冈山之行的几个月后,邓小平正式复出了。1973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决定恢复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江泽民五度考察江西 首访便登井冈山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梳理发现,江泽民担任总书记时曾五度考察江西。井冈山则是他出任总书记后的首访之地。
1989年10月,刚担任总书记不久的江泽民第一次来赣考察。他登上井冈山,走访了茅坪、黄洋界、烈士陵园等地,瞻仰了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的故居。
江泽民在井冈山视察期间,每到一地,总是叮嘱:“饭菜要从简,就吃当地的蔬菜。”并提议吃一餐红米饭、南瓜汤,他吃着红米饭,深情地说:“这是当年毛委员和红军战士常吃的,红米饭颜色是红色的,越嚼还越香啊!”
他边吃边语重心长地说“虽然我们今天不再像井冈山斗争时那样每天吃红米饭了,但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
此后的1995年3月、1996年大京九铁路全线开通、1998年江西省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江泽民都亲临江西。
2001年,江泽民第五次踏上了江西的土地。当时他勉励江西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发扬光荣的井冈山精神。
胡锦涛曾四论井冈山精神
媒体曾报道,胡锦涛曾先后三次上井冈山。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曾四次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谈论井冈山精神以及如何弘扬井冈山精神。
1993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第一次上井冈山,提出井冈山精神“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此后2003年8月和2007年7月26日,胡锦涛在不同场合再论井冈山精神,并指出:井冈山精神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09年农历腊月二十九,胡锦涛再次来到井冈山市。在考察中,胡锦涛指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井冈山精神。
现今,说起井冈山,除了革命旧址,还有一处地方也会被提及,那就是井冈山干部学院。党的十六大后,为加强新世纪的干部教育培训,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浦东、井冈山、延安建立三所干部学院。2005年3月,学院开学暨竣工时,胡锦涛专门发出贺信。
习近平与井冈山:多来这里看看很有必要
公开报道显示,这是习近平第三次登临井冈山。他早前任地方大员和国家副主席时,两度考察江西,均来到井冈山慰问。
早在1986年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时,习近平就与井冈山所在的吉安市结下了缘分。据《厦门日报》报道,1986年,习近平代表厦门市与吉安市签订了《经济技术友好合作协议书》。此后,当年习近平代表厦门与吉安签订的这份协议书,一直维系着两市友好往来。
28年后,2014年,吉安市驻厦办主任王志宏受访谈及当年协议成效时说,在两地党委、政府的推动下,10万吉安人来到厦门工作。借助厦门交通港口优势,吉安丰富的资源找到了走出去的通道。
对于井冈山所在的江西老区,习近平关怀备至。2015年3月6日上午,习近平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席间,习近平过问嘱咐江西各级干部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
这次考察期间,习近平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他沿着109级台阶拾级而上。他说,多来这里看看很有必要,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习近平还来到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群,这里是他向往的地方。听说毛泽东当年住室里的桌、床、凳都是原物,他嘱咐一定要保护好。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永远的井冈山》、央视网、 《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厦门日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图①:泰井高速连接线罗浮高架桥处的红军雕塑。资料图片 图②:井冈山黄洋界。资料图片 图③:井冈山脚下的“井冈红旗”雕塑。资料图片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
来源:光明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慧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并不算太高,却屹立起一座中国革命史上令人景仰的丰碑。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当年在此进行的革命斗争历时并不太长,却开辟出一条马克思主
在全国的革命圣地中,有一个名字与中国革命一样辉煌,这就是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由此走向胜利。 绿
春暖花开的时节,革命摇篮井冈山又开启了一年中的旅游旺季,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感悟红色精神,寻找初心信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新华社记者 黄和逊 摄1927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湘赣边界出发,翻山越岭,引兵井冈,建立第一个农村革
慰问革命家属 开启红色之旅5月的井冈山,漫山杜鹃绚烂绽放,满目青翠尽收眼底。启动仪式上,一汽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李惠乐表示,4月18日,我们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启程,正式拉开了此次党史教育红色之旅活动的序幕。在繁华昌茂的上海,我们感悟了
90多年前,井冈山茅坪八角楼。一根灯芯的微光,穿透漫漫长夜。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闪耀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
编者按 地方志全面记述包括党史在内的一方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深挖蕴含在地方志书中的红色资源,组织办机关及四川年鉴社党员干部撰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文章,助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走
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万洋山(为罗霄山脉中段)的北支,据传在东汉年间就已经有人在井冈山居住了。秦朝设郡县制时,井冈山为九江郡庐陵县属地。井冈山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距吉安市吉州区约130公里处。位置宁冈县、茨坪、夏坪井
高速公路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山间,为城市之间架起了桥梁。也为我们拉近了和老区的距离。当车子驶过收费站,那巍峨的井冈山如巨人般屹立在我的面前。我们走下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空气中带着一丝清凉,一丝甜味,一种亲切。如果不是前方花岗岩上树立的那迎
文/郭冰纵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近百年的发展史上,可以称为整党运动的有十余次。其中延安整风运动是为世人所熟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党层面的整党运动。但其实,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整党运动可以追溯到1928年9月。当时,毛泽东和中共湘